close
作者 :Alain de Botton 艾倫.狄波頓
譯者 :陳信宏
出版社 :先覺
出版日期:2007 /04/30
語言別 :繁體中文
頁數 : 320 pages
買處 : 博客來網路書店
定價 :320元 (購79折253元)
The Architectures of Happiness-P.181 –肆.理想的家
我們內在的不平衡,又因為現實的要求而更加惡化.
我們的工作一再強制我們反覆運用少數幾種能力,使我們難以發展出圓滿的人格,
從而在週日傍晚夜幕降臨之際,開始懷疑自己的許多方面是否都沒有受到開發.
結果,社會便產生許多不平衡的群體,各自渴望補足其心理上不同的匱乏,
於是產生審美觀的差異,而為此爭執不休.
這是出自上個月搶先看了的新書The Architectures of Happiness (Alain de Botton );這位英倫才子,是目前唯一能讓我不厭其煩一本接一本翻閱他著作的作者,他就是有能耐-嚴肅中帶詼諧,生活中帶哲學,愛情中帶科學,旅行中帶文學,建築中帶心理學的奇才,看他的書很難不發笑及拍案,絕啊!
新書”幸福的建築”,有美學的介紹,但不是教你如何變地更有審美觀,或更有品味,而是讓你我更清楚,美來自你我的心裏,生活中的美醜,是真的那麼美嗎?或真的那麼醜嗎?看不懂真那麼丟臉? 看得懂真那麼厲害?我曾很淺很淺的想過這個問題,還沒那程度找出解答時,他把答案端到我面前了!
裏面有好幾段話都很有意思,上面那段話,你絕對不會想說是出自一本跟建築書名相關的書中,尤其”那週日傍晚夜幕降臨之際………”,就是週日!那尷尬的時間點,總是令人想太多,或什麼都不想地更空虛!
審美觀的差異跟它竟然有關係,虧他實力雄厚,就是被他解出來!
以下先抽出幾段,與你分享:
The Architectures of Happiness-P.191 –肆.理想的家
了解品味背後的心理機制,雖然不會改變我們的審美觀,卻可讓我們不至於單純以鄙夷的態度對待我們不喜歡的東西.
我們應該因此懂得推測,別人是因為什麼樣的匱乏才會欣賞這樣的事物.
就算我們還是不認同他們的選擇,至少能夠了解他們遭到剝奪的是什麼.
The Architectures of Happiness-P.194,5 –肆.理想的家
-我們審美觀的衝突與演變,也許痛苦而且代價高昂,但是我們顯然不可能完全迴避這樣的衝突與變化.
-我們不平衡的方式一但改變,我們的品味也會隨之變化.
而我們之所以欣賞某一樣式,原因就是我們內在某種僅剩殘影的特質,會以濃縮的型態存在於這種樣式當中.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